法治建设“创品牌”活动专刊(第11期) | ||||
发布时间:2025/4/28 10:19:57 来源:保定市司法局 | 【字体:大 中 小】 ![]() |
|||
法治护兰花绽放 品质定兴满园香
近年来,定兴县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充分利用地处京南雄北的独特区位优势,将法治建设作为推动地方发展的重要保障,尤其是在兰花产业发展中,强化法治服务保障,依托兰花产业园,精心构建集种植、研发、生产、营销、文旅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全力打造北方知名兰花特色小镇。
一、法治赋能,绘就全产业链蓝图。一是确保土地合规,严守红线“种金兰”。在兰花产业项目建设过程中,从项目选址、土地审批到建设规划,每一个环节都依法依规进行,确保产业扩产“不越界、不触线”。在智能温室建设过程中,对标《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积极推广生态种植技术,实现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的良性互动,打造“法治+生态”双示范园区。二是强化品牌意识,法治擦亮“金名片”。为加强对兰花产业园基地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县法院、县司法局等单位多次走进兰花产业园开展“司法保护创新,新质引领发展”等主题普法宣传活动,通过发放普法宣传册、现场答疑解惑等多种形式,深入宣传相关法律法规。同时建立产销全流程法治化追溯体系,从兰花的种植、采摘、加工到销售,每一个环节都可追溯,保障消费者权益,让京雄农谷的“放心花”香飘全国。三是加强文旅融合,法理浸润“特色镇”。在打造兰花主题景区过程中,努力完善安全设施与应急机制,为游客提供安全、有序、文明的游览环境。同时,设立法律服务站,配备专业法律工作人员,快速调解各类消费纠纷,让游客在欣赏兰花美景的同时,感受到法治的关怀与保障,真正做到“赏兰无忧、游园有法”。
二、法治筑基,激活产业发展动能。一是强化资金安全,依法守护“钱袋子”。积极联动9家金融机构,精准落实信贷与扶贫资金,对资金审批流程进行全方位规范,确保每一笔资金都“专款专用、阳光运作”,为兰花产业园的扩建输送源源不断的“法治活水”。建立严格的贷款合同法律审查机制,从合同条款的合法性、有效性等方面进行细致审查,有效防范金融纠纷,让每一分钱都能精准投入到智能温室扩建、组培室升级等关键环节,为产业发展筑牢坚实的资金根基。二是强化产权保护,法律筑牢“创新盾”。在技术创新的道路上,定兴县联合院士专家团队,全力开展核心技术研发。为确保研发成果得到有效保护,积极申请植物新品种权和专利技术保护。通过签订科研保密协议,从数据的存储、使用到流转等各个环节,规范实验室数据管理,保障研发成果的安全性和保密性,使其能够顺利转化为实际生产力,让兰花科技在法治的呵护下茁壮成长。三是强化机制保障,契约联结“共富链”。依法规范“农户+村集体+合作社”合作协议,明确各方权利义务、分红比例以及风险共担条款。通过法律手段保障栽培户收益,让小小的兰花成为带动农民增收的“致富花”。推行瓶苗供应、成品回收标准化合同,从合同的签订、履行到监督,都严格遵循法律规定,有效防范履约风险。
三、法治聚力,共筑乡村振兴路径。一是坚持服务下沉,法律送到“田地间”。设立法律服务站,为企业和村民提供合同审查、纠纷调解等“一站式”法律服务,让务工村民能够“遇事找法、办事依法”。积极开展“兰花田头学法”活动,结合农民的实际需求,有针对性地普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等法律法规,提升村民的依法经营能力。二是坚持依法分配,法治浇灌“致富花”。依法规范村集体年收益分配,通过村民代表大会决议,确保资金合理用于民生改善、产业升级等方面,真正惠及周边村民。目前,兰花小镇已发展成为一座占地210亩的现代产业园基地,这里功能布局完善,涵盖组培区、生产区、智能温室、兰花展厅中心,年组培兰花幼苗2200万株,年产成品花200万株,年产值6000万元,更在产业发展进程中,为周边2000余名群众提供了就业岗位,成为乡镇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的强力引擎。三是坚持联调联动,法治化解“纠纷结”。深化落实“五级八层”(即县、乡、村、片区、网格+人民调解、诉前调解、鉴前调解)调处模式,由乡镇政法委员牵头,建立“派出所、司法所、法庭、片区长+合作社”联调机制,充分发挥联调组织专业优势和合作社的群众基础,高效化解土地流转、用工矛盾等各类纠纷,营造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