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司法部部长 唐一军 2020年5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立意高远、思想深邃、内涵丰富,深刻阐述了编纂民法典的重大意义,对切实实施民法典提出了明确要求,进一步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具有很强的思想性、针对性、指导性,为我们贯彻好实施好民法典指明了正确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一、充分认识民法典颁布实施的重大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施好民法典,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保障人民权益实现和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巩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必然要求,是提高我们党治国理政水平的必然要求。这为我们充分认识民法典颁布实施的重大意义,以更高的政治站位、更实的工作举措,推动民法典贯彻实施指明了方向。 民法典颁布实施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的重大成果。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实现了几代人的夙愿,具有里程碑意义。民法典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领导、亲自谋划、亲自推动完成的重大立法成果。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民法典编纂工作,将其列入党中央重要工作议程,作出总体部署、提出明确要求。习近平总书记三次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听取请示汇报、作出重要指示,为编纂工作提供了重要指导和基本遵循。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是民法典编纂工作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一系列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发展。民法典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全面贯彻党中央深入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决策部署,实现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的有机结合。民法典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法治建设的重大标志性成果。民法典编纂历时5年多,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法治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的重大突破,标志着我们党治国理政水平达到了新的高度。民法典的颁布实施,必将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我国首个民法主题公园建设如火如荼。图为2020年6月4日,深圳民法公园正在建设中的环形空中廊道——“民法环”。民法环悬浮于现状山体又融入其中,分段展示平等、自愿、公平、诚信、守法和公序良俗、绿色等民法基本原则。 广东省深圳市司法局供图 民法典颁布实施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战略举措。民法典是一部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基础性法律。民法典系统整合了新中国70多年来长期实践形成的民事法律规范,汲取了中华民族5000多年优秀法律文化,借鉴了人类法治文明建设有益成果,是我国民事法律规范的集大成者,其颁布实施是健全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大举措。民法典作为一部重要的基础性民事立法,其颁布实施对于统筹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共同推进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一体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实现良法善治,必将发挥重大积极作用。民法典规定了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等多项重要制度,涉及社会生活方方面面,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其颁布实施将进一步发挥民事法律制度的引领、规范、保障等功能,有力夯实全面依法治国的社会基础和群众基础。 民法典颁布实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巩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客观需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治经济,社会主义市场本质上是法治市场。民法典的颁布实施将进一步提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治化水平。民法典规定的各项制度为各类民商事活动提供了基本遵循,有利于充分调动民事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维护交易安全、维护市场秩序,有利于营造各种所有制主体,特别是民营企业依法平等使用资源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的市场环境,必将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民法典规定的法人、代理、物权、合同等多项制度都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不可或缺的法律制度规范和行为规则,其颁布实施将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巩固和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法治支撑,确保以法治为基础、在法治轨道上运行、受法治规则调整。民法典的颁布实施将进一步推动民商事制度的完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解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各类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健全民商事制度,民法典正是在这些民商事制度基础上编纂而成的,也必将在实践中进一步推动相关制度创新发展。 民法典颁布实施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依法维护人民权益、推动我国人权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根本宗旨的坚持和深化,是我们党治国理政伟大实践在新时代的凝炼和升华。民法典夯实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法治根基。民法典健全和充实了民事权利种类,形成更加完备的民事权利体系,完善和细化了权利保护和救济规则,形成规范有效的权利保护机制,推动以法治方式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鲜明的中国特色。民法典为人民群众提供了全生命周期的权益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根本目的是保障人民权益。民法典编纂始终围绕人民权益确认和保护展开,内容丰富、措施有力。民法典的颁布实施有力地推动了我国人权事业的发展。民法典为公民民事权利提供了全方位保护,是人权保护制度的完善,是人权保护法治化的具体体现。民法典的颁布实施,向全世界充分彰显了社会主义中国高度重视和保护人权的鲜明态度,有力昭示了中国加强人权保障的决心和信心。 民法典颁布实施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题中之义。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把制度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对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战略部署。颁布实施民法典是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大成就。民法典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制度建设成果和制度自信,对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意义重大,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颁布实施民法典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现实需要。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对制度建设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要求更高,对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要求更为迫切。民法作为民事领域的基础性、综合性法律,与国家其他领域法律规范一起,支撑着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民法典的颁布实施是以法治化方式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迈出的关键步伐,为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正常有效运行提供了基础性法律保障。颁布实施民法典是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契机。民法典的颁布实施将进一步加强国家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将制度优势更好地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全面推进政府、社会、市场法治化建设,有效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 二、科学把握贯彻实施民法典的基本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民法典是一部体现我国社会主义性质、符合人民利益和愿望、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法典。这为我们理解把握、贯彻实施好民法典提供了根本遵循。 坚持政治性,把握正确方向。民法典是一部政治性、政策性、专业性很强的法律。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党中央统一部署,在民法典贯彻实施过程中,坚持政治原则、明确政治要求、把握政治方向、注重政治效果,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要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谋划、推进和落实民法典,将民法典的贯彻实施同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结合起来,为实施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提供法治保障。要始终把抓好贯彻实施作为一项重大政治责任。发挥司法行政系统点多、线长、面广,扎根基层、贴近群众的优势,精心组织实施,坚决履行好民法典贯彻实施的光荣使命。 立足人民性,践行司法为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法典实施水平和效果,是衡量各级党和国家机关履行为人民服务宗旨的重要尺度。民法典是一部以“民”命名、以民为本的法典,反映了人民意愿,回应了人民诉求,具有鲜明的人民性。要践行初心使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保障人民权益作为贯彻实施民法典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恪守司法为民宗旨,不断完善体制机制,提升人民群众维护权益的便捷性,让民法典真正成为人民美好幸福生活的制度保障。要始终聚焦解决人民群众的实际问题。民之所盼、政之所向,及时满足人民最关心最现实的法治需求,依法调处解决侵犯群众权益的案件,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要始终把人民群众获得感满意度作为衡量工作的最重要标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法治新需求,不断提升民法典贯彻实施的质量,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法治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强化统筹性,协调有序推进。民法典作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其内容涉及生命健康、财产安全、交易便利、生活幸福、人格尊严等各方面权利的保护。贯彻实施民法典必须从全局统筹谋划。要提高站位,统筹兼顾、强化落实,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服务保障大局。要突出重点,科学安排宣传教育和贯彻实施工作,聚焦宣传教育、完善配套立法、回应热点问题、解决相关案件、做好法律服务等重点任务推进,有效推动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要凝聚合力,整合立法、执法、司法和社会各界资源,充分利用各种法律要素,握指成拳、汇聚力量,加大工作力度,推动贯彻实施,实现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聚焦实践性,狠抓贯彻实施。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民法典来源于实践,是我国民事立法和司法实践经验的全面总结,要心无旁骛抓贯彻、驰而不息抓实施,只有这样,民法典才能真正成为人民权益保护的源头活水。要扎实推进民法典的贯彻实施,全面发力、准确适用,让纸面上的权利义务规范变成现实中的行为规则,真正把法律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要依据民法典有效解决实际问题,解决一个个实际案件,做好一次次法律服务,让人民群众真切感受到公平正义,增强法治获得感。要不断在实践中发展和完善民法典。通过法律与实践的互动,不断探索、不断完善,形成符合中国实际、植根中国实践、解决中国问题的实践型民法典。 注重创新性,做到与时俱进。民法典编纂秉承改革创新精神,创造性构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事法律制度,其贯彻实施也要与时俱进。要准确把握民法典的创新内容。民法典充分考虑新时代人民群众的新需求,增设人格权编和侵权责任编,体现了新时代背景下,对人身财产安全的保护、对人格尊严的维护。要以创新性思维,结合实际,全面落实民法典的创新性规定,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安全、尊严等更高层面的法治需求。要及时顺应时代新需求。民法典规定了隐私权和个人信息保护、居住权、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相应权益等新权益,规定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责任,高空抛物坠物责任等新责任,要回应时代需求,加强权益保护,严格追究责任,维护人民权益和经济社会秩序。要不断创新和完善立法、执法和法律服务方式方法,提升民法典贯彻实施效果,让民法典始终携时代之手、与时代同行。 三、切实抓好民法典的贯彻实施 令在必信,法在必行。民法典的贯彻实施是我国法治建设领域的一件大事,与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和司法行政工作密切相关,涉及立法、执法、司法、守法、普法等各环节职能。司法部将切实履行职责、主动担当作为,全力推动贯彻实施。 把握着眼点,纳入法治大格局。良法善治,民之所向。要将贯彻实施民法典作为深入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任务,建设更高水平法治中国。切实把实施民法典作为法治国家建设的重要方面,纳入立法、执法、司法、守法、普法等各项工作,形成高效协同、统筹联动的贯彻实施工作体系。切实把实施民法典作为推动法治政府建设的重要抓手,作为行政决策、行政管理、行政监督的重要标尺,作为法治政府示范创建活动重要评判标准,提高依法行政水平,更好发挥政府在保障交易安全、维护市场秩序、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中的积极作用。切实把实施民法典作为法治社会建设的重要方式,发挥民法典在维护群众权益、化解社会矛盾中的积极作用,激发社会活力,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切实把实施民法典作为法治督察工作的重要内容,推动各级党和国家机关准确理解把握民法典一系列新规定新概念新精神,带头宣传、推进、保障民法典实施。 找准结合点,助推发展强保障。紧扣中心工作,围绕发展大局,以民法典贯彻实施为契机,认真履行职责,全力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法治保障和法律服务。要以民法典贯彻实施助推疫情防控工作。准确运用民法典,化解涉疫矛盾纠纷,积极解决合同、侵权、婚姻家庭等方面的法律问题,维护人民权益,实现常态化疫情防控下依法防控、依法治理。要以民法典贯彻实施助推经济社会发展。紧紧围绕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准确适用民法典,加大企业复工复产法治保障和法律服务力度,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要以民法典贯彻实施助推平安中国建设。强化平安中国建设过程中民事权利保护和救济,形成维护人民权益的有效机制,夯实平安中国建设的群众基础、社会基础和法治基础。 日前,安徽省合肥市瑶海实验小学联合三里街街道人大工委、三里街街道司法所和临淮路社区一起开展“民法典知识进校园”活动。图为瑶海区人大代表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大家科普民法典知识。 安徽省司法厅供图 裴文豪/摄 紧盯着力点,唱好普法“重头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民法典要实施好,就必须让民法典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民法典普法宣传要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为根本遵循,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人民群众养成自觉守法的意识,形成遇事找法的习惯,培养解决问题靠法的意识和能力。要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构建分工负责、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精准实施的民法典宣传教育工作格局。要健全完善民法典普法工作制度机制,将其作为“十四五”时期普法重点工作,列入“八五”普法规划,推动民法典宣传教育制度化、常态化、长效化。要切实抓好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落实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制度,推动领导干部做学习、遵守、维护民法典的表率;全面加强青少年民法典教育,推动把民法典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纳入《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要开展民法典精准普法,以进企业、进农村、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进军营、进网络为抓手,分层分类、因人施教,以群众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形式推动宣传教育入耳入脑入心,增强普法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积极创新民法典宣传的方式方法,讲好民法故事,传播民法知识,推动形成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良好氛围。 2020年6月4日,在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泗水乡周家村,当地瑶族群众学习民法典。 广西壮族自治区司法厅供图 吴生斌/摄 强化关键点,做好实施大文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有关国家机关要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加强同民法典相关联、相配套的法律法规制度建设,不断总结实践经验,修改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要对照民法典进行全方位“法律体检”,加强配套立法,开展备案审查。加快形成以民法典为中心的配套制度体系,切实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权威。要切实履行司法行政系统监督指导协调行政执法的工作职责,加强行政执法协调监督,推动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及时办理相关行政复议案件,切实维护人民权益。要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指导,立足我国国情和实际,加强对民事法律制度的理论研究,尽快构建体现我国社会主义性质,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实践特色、时代特色的民法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为有效实施民法典、发展我国民事法律制度提供理论支撑。 抓实落脚点,提升人民满意度。律师、公证、仲裁、司法鉴定、人民调解、法律援助等法律服务工作要紧扣贯彻实施民法典,强化服务导向、提升服务水平、创新服务方法。要加强学习培训。认真组织司法行政系统深入开展学习民法典的系列活动,准确把握立法精神,全面提升实施民法典的能力和水平。要充分发挥律师事务所、公证机构、司法鉴定机构等法律专业机构作用,准确适用民法典相关规定,帮助人民群众更好地实现和维护自身权益。要充分发挥人民调解、仲裁等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作用。对合同、婚姻、继承等适宜调解的民事纠纷,引导当事人更多运用调解方式妥善化解。充分发挥仲裁在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中的制度优势,准确适用民法典进行仲裁。要加强法律援助等工作,帮助困难群众实现和维护自身权益,不断提升法律服务质量,让人民群众在每一次法律服务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 来源:《求是》2020年第12期
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司法部部长 唐一军
2020年5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立意高远、思想深邃、内涵丰富,深刻阐述了编纂民法典的重大意义,对切实实施民法典提出了明确要求,进一步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具有很强的思想性、针对性、指导性,为我们贯彻好实施好民法典指明了正确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一、充分认识民法典颁布实施的重大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施好民法典,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保障人民权益实现和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巩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必然要求,是提高我们党治国理政水平的必然要求。这为我们充分认识民法典颁布实施的重大意义,以更高的政治站位、更实的工作举措,推动民法典贯彻实施指明了方向。
民法典颁布实施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的重大成果。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实现了几代人的夙愿,具有里程碑意义。民法典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领导、亲自谋划、亲自推动完成的重大立法成果。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民法典编纂工作,将其列入党中央重要工作议程,作出总体部署、提出明确要求。习近平总书记三次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听取请示汇报、作出重要指示,为编纂工作提供了重要指导和基本遵循。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是民法典编纂工作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一系列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发展。民法典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全面贯彻党中央深入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决策部署,实现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的有机结合。民法典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法治建设的重大标志性成果。民法典编纂历时5年多,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法治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的重大突破,标志着我们党治国理政水平达到了新的高度。民法典的颁布实施,必将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我国首个民法主题公园建设如火如荼。图为2020年6月4日,深圳民法公园正在建设中的环形空中廊道——“民法环”。民法环悬浮于现状山体又融入其中,分段展示平等、自愿、公平、诚信、守法和公序良俗、绿色等民法基本原则。 广东省深圳市司法局供图
民法典颁布实施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战略举措。民法典是一部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基础性法律。民法典系统整合了新中国70多年来长期实践形成的民事法律规范,汲取了中华民族5000多年优秀法律文化,借鉴了人类法治文明建设有益成果,是我国民事法律规范的集大成者,其颁布实施是健全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大举措。民法典作为一部重要的基础性民事立法,其颁布实施对于统筹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共同推进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一体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实现良法善治,必将发挥重大积极作用。民法典规定了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等多项重要制度,涉及社会生活方方面面,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其颁布实施将进一步发挥民事法律制度的引领、规范、保障等功能,有力夯实全面依法治国的社会基础和群众基础。
民法典颁布实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巩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客观需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治经济,社会主义市场本质上是法治市场。民法典的颁布实施将进一步提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治化水平。民法典规定的各项制度为各类民商事活动提供了基本遵循,有利于充分调动民事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维护交易安全、维护市场秩序,有利于营造各种所有制主体,特别是民营企业依法平等使用资源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的市场环境,必将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民法典规定的法人、代理、物权、合同等多项制度都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不可或缺的法律制度规范和行为规则,其颁布实施将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巩固和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法治支撑,确保以法治为基础、在法治轨道上运行、受法治规则调整。民法典的颁布实施将进一步推动民商事制度的完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解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各类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健全民商事制度,民法典正是在这些民商事制度基础上编纂而成的,也必将在实践中进一步推动相关制度创新发展。
民法典颁布实施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依法维护人民权益、推动我国人权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根本宗旨的坚持和深化,是我们党治国理政伟大实践在新时代的凝炼和升华。民法典夯实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法治根基。民法典健全和充实了民事权利种类,形成更加完备的民事权利体系,完善和细化了权利保护和救济规则,形成规范有效的权利保护机制,推动以法治方式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鲜明的中国特色。民法典为人民群众提供了全生命周期的权益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根本目的是保障人民权益。民法典编纂始终围绕人民权益确认和保护展开,内容丰富、措施有力。民法典的颁布实施有力地推动了我国人权事业的发展。民法典为公民民事权利提供了全方位保护,是人权保护制度的完善,是人权保护法治化的具体体现。民法典的颁布实施,向全世界充分彰显了社会主义中国高度重视和保护人权的鲜明态度,有力昭示了中国加强人权保障的决心和信心。
民法典颁布实施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题中之义。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把制度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对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战略部署。颁布实施民法典是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大成就。民法典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制度建设成果和制度自信,对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意义重大,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颁布实施民法典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现实需要。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对制度建设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要求更高,对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要求更为迫切。民法作为民事领域的基础性、综合性法律,与国家其他领域法律规范一起,支撑着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民法典的颁布实施是以法治化方式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迈出的关键步伐,为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正常有效运行提供了基础性法律保障。颁布实施民法典是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契机。民法典的颁布实施将进一步加强国家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将制度优势更好地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全面推进政府、社会、市场法治化建设,有效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
二、科学把握贯彻实施民法典的基本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民法典是一部体现我国社会主义性质、符合人民利益和愿望、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法典。这为我们理解把握、贯彻实施好民法典提供了根本遵循。
坚持政治性,把握正确方向。民法典是一部政治性、政策性、专业性很强的法律。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党中央统一部署,在民法典贯彻实施过程中,坚持政治原则、明确政治要求、把握政治方向、注重政治效果,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要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谋划、推进和落实民法典,将民法典的贯彻实施同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结合起来,为实施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提供法治保障。要始终把抓好贯彻实施作为一项重大政治责任。发挥司法行政系统点多、线长、面广,扎根基层、贴近群众的优势,精心组织实施,坚决履行好民法典贯彻实施的光荣使命。
立足人民性,践行司法为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法典实施水平和效果,是衡量各级党和国家机关履行为人民服务宗旨的重要尺度。民法典是一部以“民”命名、以民为本的法典,反映了人民意愿,回应了人民诉求,具有鲜明的人民性。要践行初心使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保障人民权益作为贯彻实施民法典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恪守司法为民宗旨,不断完善体制机制,提升人民群众维护权益的便捷性,让民法典真正成为人民美好幸福生活的制度保障。要始终聚焦解决人民群众的实际问题。民之所盼、政之所向,及时满足人民最关心最现实的法治需求,依法调处解决侵犯群众权益的案件,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要始终把人民群众获得感满意度作为衡量工作的最重要标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法治新需求,不断提升民法典贯彻实施的质量,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法治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强化统筹性,协调有序推进。民法典作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其内容涉及生命健康、财产安全、交易便利、生活幸福、人格尊严等各方面权利的保护。贯彻实施民法典必须从全局统筹谋划。要提高站位,统筹兼顾、强化落实,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服务保障大局。要突出重点,科学安排宣传教育和贯彻实施工作,聚焦宣传教育、完善配套立法、回应热点问题、解决相关案件、做好法律服务等重点任务推进,有效推动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要凝聚合力,整合立法、执法、司法和社会各界资源,充分利用各种法律要素,握指成拳、汇聚力量,加大工作力度,推动贯彻实施,实现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聚焦实践性,狠抓贯彻实施。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民法典来源于实践,是我国民事立法和司法实践经验的全面总结,要心无旁骛抓贯彻、驰而不息抓实施,只有这样,民法典才能真正成为人民权益保护的源头活水。要扎实推进民法典的贯彻实施,全面发力、准确适用,让纸面上的权利义务规范变成现实中的行为规则,真正把法律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要依据民法典有效解决实际问题,解决一个个实际案件,做好一次次法律服务,让人民群众真切感受到公平正义,增强法治获得感。要不断在实践中发展和完善民法典。通过法律与实践的互动,不断探索、不断完善,形成符合中国实际、植根中国实践、解决中国问题的实践型民法典。
注重创新性,做到与时俱进。民法典编纂秉承改革创新精神,创造性构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事法律制度,其贯彻实施也要与时俱进。要准确把握民法典的创新内容。民法典充分考虑新时代人民群众的新需求,增设人格权编和侵权责任编,体现了新时代背景下,对人身财产安全的保护、对人格尊严的维护。要以创新性思维,结合实际,全面落实民法典的创新性规定,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安全、尊严等更高层面的法治需求。要及时顺应时代新需求。民法典规定了隐私权和个人信息保护、居住权、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相应权益等新权益,规定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责任,高空抛物坠物责任等新责任,要回应时代需求,加强权益保护,严格追究责任,维护人民权益和经济社会秩序。要不断创新和完善立法、执法和法律服务方式方法,提升民法典贯彻实施效果,让民法典始终携时代之手、与时代同行。
三、切实抓好民法典的贯彻实施
令在必信,法在必行。民法典的贯彻实施是我国法治建设领域的一件大事,与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和司法行政工作密切相关,涉及立法、执法、司法、守法、普法等各环节职能。司法部将切实履行职责、主动担当作为,全力推动贯彻实施。
把握着眼点,纳入法治大格局。良法善治,民之所向。要将贯彻实施民法典作为深入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任务,建设更高水平法治中国。切实把实施民法典作为法治国家建设的重要方面,纳入立法、执法、司法、守法、普法等各项工作,形成高效协同、统筹联动的贯彻实施工作体系。切实把实施民法典作为推动法治政府建设的重要抓手,作为行政决策、行政管理、行政监督的重要标尺,作为法治政府示范创建活动重要评判标准,提高依法行政水平,更好发挥政府在保障交易安全、维护市场秩序、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中的积极作用。切实把实施民法典作为法治社会建设的重要方式,发挥民法典在维护群众权益、化解社会矛盾中的积极作用,激发社会活力,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切实把实施民法典作为法治督察工作的重要内容,推动各级党和国家机关准确理解把握民法典一系列新规定新概念新精神,带头宣传、推进、保障民法典实施。
找准结合点,助推发展强保障。紧扣中心工作,围绕发展大局,以民法典贯彻实施为契机,认真履行职责,全力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法治保障和法律服务。要以民法典贯彻实施助推疫情防控工作。准确运用民法典,化解涉疫矛盾纠纷,积极解决合同、侵权、婚姻家庭等方面的法律问题,维护人民权益,实现常态化疫情防控下依法防控、依法治理。要以民法典贯彻实施助推经济社会发展。紧紧围绕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准确适用民法典,加大企业复工复产法治保障和法律服务力度,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要以民法典贯彻实施助推平安中国建设。强化平安中国建设过程中民事权利保护和救济,形成维护人民权益的有效机制,夯实平安中国建设的群众基础、社会基础和法治基础。
日前,安徽省合肥市瑶海实验小学联合三里街街道人大工委、三里街街道司法所和临淮路社区一起开展“民法典知识进校园”活动。图为瑶海区人大代表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大家科普民法典知识。 安徽省司法厅供图 裴文豪/摄
紧盯着力点,唱好普法“重头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民法典要实施好,就必须让民法典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民法典普法宣传要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为根本遵循,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人民群众养成自觉守法的意识,形成遇事找法的习惯,培养解决问题靠法的意识和能力。要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构建分工负责、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精准实施的民法典宣传教育工作格局。要健全完善民法典普法工作制度机制,将其作为“十四五”时期普法重点工作,列入“八五”普法规划,推动民法典宣传教育制度化、常态化、长效化。要切实抓好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落实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制度,推动领导干部做学习、遵守、维护民法典的表率;全面加强青少年民法典教育,推动把民法典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纳入《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要开展民法典精准普法,以进企业、进农村、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进军营、进网络为抓手,分层分类、因人施教,以群众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形式推动宣传教育入耳入脑入心,增强普法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积极创新民法典宣传的方式方法,讲好民法故事,传播民法知识,推动形成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良好氛围。
2020年6月4日,在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泗水乡周家村,当地瑶族群众学习民法典。 广西壮族自治区司法厅供图 吴生斌/摄
强化关键点,做好实施大文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有关国家机关要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加强同民法典相关联、相配套的法律法规制度建设,不断总结实践经验,修改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要对照民法典进行全方位“法律体检”,加强配套立法,开展备案审查。加快形成以民法典为中心的配套制度体系,切实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权威。要切实履行司法行政系统监督指导协调行政执法的工作职责,加强行政执法协调监督,推动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及时办理相关行政复议案件,切实维护人民权益。要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指导,立足我国国情和实际,加强对民事法律制度的理论研究,尽快构建体现我国社会主义性质,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实践特色、时代特色的民法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为有效实施民法典、发展我国民事法律制度提供理论支撑。
抓实落脚点,提升人民满意度。律师、公证、仲裁、司法鉴定、人民调解、法律援助等法律服务工作要紧扣贯彻实施民法典,强化服务导向、提升服务水平、创新服务方法。要加强学习培训。认真组织司法行政系统深入开展学习民法典的系列活动,准确把握立法精神,全面提升实施民法典的能力和水平。要充分发挥律师事务所、公证机构、司法鉴定机构等法律专业机构作用,准确适用民法典相关规定,帮助人民群众更好地实现和维护自身权益。要充分发挥人民调解、仲裁等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作用。对合同、婚姻、继承等适宜调解的民事纠纷,引导当事人更多运用调解方式妥善化解。充分发挥仲裁在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中的制度优势,准确适用民法典进行仲裁。要加强法律援助等工作,帮助困难群众实现和维护自身权益,不断提升法律服务质量,让人民群众在每一次法律服务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