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依法治市办工作简报第6期 | ||||
发布时间:2025/7/24 13:36:40 来源:保定市司法局 | 【字体:大 中 小】 ![]() |
|||
●河北省阜平县打卡“司法行政开放日”,打好法治建设组合拳。一是法律服务高效,打好“放心拳”。打卡阜平县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感受“暖心公证”服务品牌的标准化服务,体验“一站式”法律援助温度与效率,领略行政复议公正高效、便民为民的制度优势。二是社区矫正聚力,打好“规范拳”。打卡社区矫正中心,实地考察社区矫正场所标准化、职能化建设,直观了解社区矫正在规范化建设管理、教育帮扶以及智慧监管方面的扎实实效。三是基层治理发力,打好“破障拳”。打卡阜平镇司法所,实地参观基层一线工作场所,深入了解“预防+介入+闭环”三阶工作法,高效化解矛盾纠纷,打通法治服务“最后一公里”。
●河北省高碑店市为进一步提升行政执法质量,拓宽监督渠道,高碑店市司法局决定选聘20名行政执法社会监督员。高碑店市司法局决定选聘20名行政执法社会监督员,“全覆盖+精准选”的选聘方式。此次选聘采用多种选聘方式,个体工商户、医生、人民陪审员等不同职业群体自主报名,行业协会推荐了法务专家、专业律师,定向邀请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多元化模式确保覆盖各领域并精准对接民生场景。“双向桥+传声筒”的工作职责。社会监督员将配合开展监督检查,同时作为联络员,收集违法线索、反馈意见建议,成为沟通社会与执法部门的“桥梁”和传递民生民意的“传声筒”。“静审核+动观察”的监督模式。在案件评查、备案审查等“静审核”基础上,新增社会监督员现场监督、反馈线索的“动观察”,“动静”结合让监督更精准全面。“社会+政府”的监督力量。20名监督员将与82家企业监测点构成社会监督力量,与执法协调监督局协作形成合力。
●河北省安国市司法局聚焦群众关心的六方面问题,积极开展“法治为民办实事”活动,提升群众法治获得感。一是聚焦法治宣传工作,积极开展各类法治宣传教育活动,不断提升全民法治意识。二是聚焦执法监督工作,切实提升行政执法水平,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积极服务企业发展。三是聚焦法律援助工作,持续开展法律援助扩面提质工程,为群众提供便捷高效的法律援助服务。四是聚焦人民调解工作,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充分发挥调解“第一道防线”作用,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五是聚焦行政复议工作,充分发挥行政复议化解行政争议的主渠道作用,推进“两降一升”工作落到实效。六是聚焦公证服务工作,善于运用证据保全、现场监督、调解等组合拳公证,推动公证服务关口前移,服务下沉,服务更加便民利民。
●河北省博野县北杨司法所凝心聚力打造基层人民调解组织。北杨司法所深耕新时代“枫桥经验”,基层调解成效突出。已成功调解各类纠纷60起,成功率超98%,实现“小事不出调委会,大事不出村”,有力维护了辖区社会稳定,充分发挥维稳第一道防线作用。同时,通过健全组织、完善网络,基层调解组织职能得到充分发挥,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扎实有效。一是阵地建设标准化。因村施策推进调委会规范化,实现办公用房专用(每村2间)、标识标牌统一、上墙制度整齐,提升阵地标准化水平。二是组织网络立体化。建立北杨村、东章村、北邑村3个高标准调解组织,搭建上下贯通的镇联合调解中心,形成村与村衔接的调解网络。三是排查机制常态化。坚持每月排查登记,做到矛盾隐患早排查、早发现、早控制、早解决,推动多元化解机制落地。
●河北省保定市徐水区创新“送法进商会”工作机制。徐水区司法局联合区工商联深化“送法进商会”活动机制,建立“1+1+N”服务模式,由1名司法局负责人、1名工商联代表、N名律师及专家组成服务团队,常态化开展法律服务,搭建企业与法律专业人士沟通桥梁,助力企业合规发展。审查企业法律问题时长缩短至1-2个工作日,通过专题讲座、法律咨询等形式,聚焦合同纠纷、劳动用工、知识产权保护等企业常见法律风险,结合案例提供实操性建议。律师现场解答企业关于合同履行、员工竞业限制、商业秘密保护等问题,增强企业法律意识,切实提升企业法治化经营能力,为优化营商环境提供有力保障。
●河北省望都县司法局“法援+军营”,推进法治军营建设。为加快推动社会和部队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向更高层次、更宽领域发展。6月20日,望都县组织政法部门与驻望武警第六支队共同召开“法治军营·法治社会”军地共建座谈会,签订《军地共建共创协议书》,挂牌设立现役军人军属法律援助工作站,协作推进法治军营建设。
●河北省易县打造“十五分钟法律服务圈”,扎根基层法律服务建设。易县积极开展专业化、精准化、多元化的公益法律服务,在各社区设立法律服务工作站,整合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等资源,每周定期坐班,为居民提供免费法律咨询、纠纷调解等服务。同时,利用社区宣传栏、线上微信群等载体,普及法律知识,增强群众法治意识,精准满足基层法律服务需求。
●河北省高阳县司法局组织开展“司法所所长定制课堂巡讲”活动。针对以往社区矫正对象法治教育内容同质化、针对性不强、效果难以评估等问题,2025年,高阳县司法局立足职能、勇于创新,在全县范围内部署开展“司法所所长定制课堂巡讲”。该项目旨在通过发挥基层司法所长贴近一线、熟悉情况的优势,为社区矫正对象提供“量体裁衣”式的精准法治教育,着力破解教育转化“最后一公里”难题,让群众真切感受到学习教育带来的法治服务新变化、新成效。
●河北省唐县打造基层多元矛盾纠纷化解新模式。创新实行“敲门行动”常态化排查机制,定期组织网格员上门走访,按照“村乡县”三级网络逐级化解纠纷。建立110警情研判推送机制,每周将110接报案件梳理汇总,点对点推送到乡村、部门,纳入视野、稳控化解。围绕重点行业领域,打造六个调解平台,将矛盾纠纷化解通过“一个大厅多个窗口”,实现前台分流、窗口受理、后台办理、流程跟踪的“一站式”服务。
●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区深化普法与“四联”调解机制,促进基层治理和谐稳定。以深化全民普法为切入口,积极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聚焦分层分类普法。针对不同层级人员的普法需求,实行“菜单式”精准普法模式。制定领导干部学法用法清单,定期组织国家工作人员旁听庭审活动。聘请78名政法干警担任学校法治副校长和法治辅导员,遴选338名优秀教师、法治工作者,组建普法志愿者队伍,开展校级法治宣传教育活动185场,师生法治意识不断增强。创新主题宣传活动。大力开展民法典主题宣传活动,组织民法典“七进”主题宣传活动60余场,录制《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微讲座视频52期,“以案释法”提升群众参与度。扎实开展“每月一主题”宣传活动,发放各类普法书籍5.3万余份,参与微信普法活动1.2万余人次。加强社会基层治理。大力推进联合调解中心建设,以网格化管理为抓手,实行矛盾纠纷联调、社会治安联防、突出问题联治、平安建设联创的“四联”工作机制,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法治化水平。成功创建国家级民主法治示范村1个,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9个。
●河北省涿州市设立行政执法企业监测点,选聘行政执法社会监督员,拓宽行政执法监督渠道。选聘精兵强将,激活监督“神经末梢”。发布《涿州市人民政府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局关于设立第一批行政执法企业监测点和选聘第一批行政执法社会监督员的公告》,面向社会公开选聘20名行政执法社会监督员。布设企业前哨,打通诉求“直通车道”。依托区域产业特点和代表性,精心选聘20家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企业作为行政执法企业监测点。机制赋能,构建高效监督预期。设立企业监测点和选聘监督员,有效打通了监督触角直通基层的“最后一公里”,显著提升了监督效能与透明度。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