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信任的调解能手 ——记“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俎惠敏 | ||||
发布时间:2025/5/8 22:41:37 来源:保定市司法局 | 【字体:大 中 小】 ![]() |
|||
在基层法治建设的前沿阵地上,广大人民调解员用他们的热心、耐心、细心、诚心和爱心,为群众化解纠纷排忧解难,促进社会和谐,俎惠敏就是这支队伍中的一员。作为涿州市司法局东仙坡司法所的一名专职人民调解员,自2017年走上岗位以来,她默默耕耘,以对调解事业的满腔热忱,为群众调处矛盾纠纷。2023年她获评河北省金牌调解员,同年被司法部授予“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荣誉称号。
走村入户 不解决问题不罢休
在农村,那些五花八门的矛盾纠纷对每名调解员来说都充满了挑战。“只有对调解工作满怀热情,才能够坚持不懈、百折不挠,才能够深入群众、真正了解诉求,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俎惠敏对此深有体会。几年来,她坚持走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倾听群众心声,努力成为他们的“贴心人”。
青岗村村民刘某和张某因为宅基地纠纷,情绪激动下双方竟然手持利器对峙,一场邻里纠纷很可能升级成为刑事案件的导火索。村调委会虽然在第一时间介入,但因双方互不相让致使调解未果,这时他们联系上了俎惠敏寻求帮助。
俎惠敏深知解决此事刻不容缓,稍有耽搁就可能酿成大祸。她简单了解情况后,立刻马不停蹄地赶到现场。一方面会同村委会工作人员安抚双方情绪,另一方面深入了解纠纷发生的根源,耐心倾听双方的陈述,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原来,刘某和张某两家的宅基地南北相邻,刘某家宅基位于南边,翻盖房屋时在屋后留了40厘米滴水的地方。张某对此不认可,并认为是刘某占了他家的宅基。刘某在进行后墙粉刷时,张某多次阻挠,双方僵持不下。为保证公正公平,俎惠敏多次去相关部门查阅文件资料,到当事人家中实地丈量,找村里知晓情况的老人调查了解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经过连续三天的不懈努力,俎惠敏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咱们都是一个村的,远亲不如近邻,低头不见抬头见,为了这点事伤了和气多不值得,再说咱们这都有宅基的底子,老刘家确实留了滴水。”她从邻里情谊出发,态度真诚,言辞恳切。房屋夹缝狭小,现场丈量困难,俎惠敏的衣服被磨坏了也丝毫不耽误调解工作。终于,在她的不懈努力下,刘某与张某被深深打动,达成和解,一场可能演变成刑事案件的纠纷被成功化解。
专业过硬 情法并用破难题
人民调解工作不仅需要热情的工作态度,更需要扎实的专业知识,俎惠敏深刻认识到这一点。她学习法律条文、解释释义,深刻领会内涵要义,通过查找网络、查阅书籍、参加培训等多种途径不断加强学习,增加自身知识储备,不断提升调解能力。在调解案件过程中,融会贯通,运用所掌握的法律知识与情理相互融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当事人解读法律规定,让他们清晰地知晓自己的权利和义务,以及产生的法律后果,从内心深处理解和接受调解意见。
2024年8月,张某看到招聘广告后应聘至涿州某服务公司,经过面试担任车间食堂工作人员,负责为上夜班工人准备晚餐和早餐。在做完自己本职工作后,经理还经常要求他下车间帮忙干其他活。因长期熬夜,张某血压升高,感到身体不适,时常头晕,无法继续坚持工作,便于同年11月20日提出辞职,公司予以批准。但离职后,张某多次索要公司拖欠的近两个月工资,奔波了几个月还是无果,今年3月找到司法所寻求帮助解决。
俎惠敏受理申请后,马上同该公司负责人取得联系。对方称拖欠工资是因张某工作时间短,且公司账上没钱。俎惠敏凭借经验,先从法律角度耐心讲解:“根据法律规定,劳动关系解除要一次性付清工资,对于拖欠工资劳动者有权要求经济补偿,还能提起诉讼、仲裁。而且人家应聘的是后厨,干完活应该休息,额外安排下车间本身就不合理。”经理赶忙解释:“公司不是故意拖欠,现在行情不好,账上实在没钱,外面账款也没收回,一收回肯定第一时间给付。”俎惠敏对经理表示理解,但强调不能以此为由继续拖欠。经过商量,约定公司在两天内筹款付清拖欠张某的工资。但在两天后与当事人张某取得联系,得知公司仍未付款,俎惠敏先是电话联系,公司经理仍是推脱直至拒接电话。第四天早晨,俎惠敏直接到公司办公场所找到经理,再次从法律规定的角度进行劝导,同时对张某的家庭实际困难也进行了解释,最终经理同意转账,并于当日上午向调解员转交了拖欠的1万元工资款。俎惠敏立刻返回司法所通知张某签字领钱。张某十分激动,哽咽地说:“我跑了好几个月都没解决的事,没想到您这么快就帮我拿到钱了,太感谢了!”
创新方法 多元调解促和谐
为了更好地适应当前矛盾纠纷呈现出的多元化、复杂化的新形势,俎惠敏积极探索创新调解方法,采取多元调解工作机制,主动与镇政府、公安派出所、法庭、村委会等相关部门沟通衔接,构建了“警调衔接”“诉调对接”“村调联动”的工作模式。
“我家人还躺在病床上受苦,你们给这点赔偿,根本不够!”在处理一起交通事故引发的赔偿纠纷时,伤者家属情绪异常激动,声音颤抖地朝着肇事方喊道。而肇事方也一脸无奈地回应:“我也不是不想赔,可这数额实在太大,超出我的承受范围了,再说也不是我的全责,我是正常行驶。”双方互不相让,僵持不下。由于此次事故发生在深夜,交警现场拍了照片,问了情况,还需要调取事故发生路段摄像头,因此还未出具事故责任认定书。俎惠敏深知,这样的僵局必须尽快打破,久拖不决更难收场。她迅速启动多元调解机制,首先联系交警部门,协调尽快出具这次事故的责任认定书,明确责任。同时,俎惠敏又邀请法庭工作人员参与调解,“希望您能从法律专业角度,给双方讲讲各自的权利和义务,让他们清楚赔偿的法律标准。”法庭工作人员认真梳理相关法律条文,在调解时为双方进行了细致的讲解,让双方对赔偿的法律依据有了清晰认知。
为了进一步缓和双方情绪,俎惠敏还发动双方当事人所在村委会工作人员协助开展思想工作:“咱们都是乡亲,这次事故大家都不想看到,希望能一起劝劝他们,让事情有个好的解决。”村委会工作人员纷纷点头,主动与双方沟通,从邻里乡情的角度出发,安抚双方情绪。俎惠敏抓住时机,不断在双方之间斡旋,经过多次协商,最终促使双方达成了合理的赔偿协议,肇事方赔偿伤者20万元。这场棘手的纠纷,在多元调解机制的作用下,双方握手言和,伤者家属也终于松了一口气,这起纠纷得到了圆满解决。
俎惠敏在调解工作过程中,通过深入分析、精准把握矛盾纠纷关键所在,凭借丰富的法律知识和调解经验,找到解决问题的切入点,从而有效化解矛盾纠纷。面对剑拔弩张的当事人,她用温和又坚定的态度安抚当事人情绪,引导双方理性思考,将一场场可能激化的冲突消弭于无形,成为当地群众信任的调解能手。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