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依法治市办工作简报第7期 | ||||
发布时间:2025/8/29 7:40:31 来源:保定市司法局 | 【字体:大 中 小】 ![]() |
|||
●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区奋楫争先,大力推进法治乡村建设。找准“切入点”,提高普法精准度。大力推进村级人民调解室建设工作,确保人民调解“办案有人员、工作有阵地”,提供“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服务,科学搭配普法清单,实现清单式精准普法。强化“支撑点”,加强调解化纠纷。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以村调解室为普法阵地,定期走访、源头管控、萌芽化解,做到“小矛盾不出村,一般矛盾不出镇,大矛盾不上交”,提供多元化矛盾纠纷调解服务。提档“示范点”,创建法治文化基地。冉庄村被司法部确定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另有10个村被确定为“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搭建“宪法公园”“民法典公园”“法治长廊”等法治文化基地,寓法于景,让“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理念深入人心。
●河北省安国市多措并举,提升人民调解工作质效。完善多元化解机制。建成以安国市综治中心为主导,以基层人民调解组织为基础,以公共法律服务平台为补充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体系,实现“一站式接待、一揽子化解”,有力推动矛盾纠纷“大调解”向多元化解提档升级。推进“品牌调解室”建设。充分发挥调解能手的引领示范作用,先后打造了“老马调解室”“王跃雄调解室”等8个品牌调解工作室。2024年共调解成功各类疑难复杂纠纷案件1599件,有效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金牌调解员品牌效应充分显现。加强民调队伍学习培训。成立了由司法所长、律师、公证员等组成的法律服务宣讲团,每年定期开展多次集中培训和“以会代训”,通过聚焦基层常见复杂矛盾纠纷问题,剖析典型案例,增强调解员对法律法规的系统性理解,提升实务处理能力。
●河北省博野县“以法促矫,矫心正行,奏响社区矫正工作新篇章”。严格监管规定,强化日常监管,依托信息平台、电话等方式,对矫正对象每日至少巡查一次,重点人员和时段加大频率。推进“三谈一讲一回访”,与矫正对象谈思想、工作和家庭情况,宣传法律知识,回访家属及村干部核实情况,形成监管合力。创新教育矫正体系,依托相关平台实行点单式学习,开展在线教育,助力矫正对象回归社会、成为守法公民。
●河北省博野县“鉴定质量提升行动”增强专业水平,高效回应群众需求。今年以来,20人次享优先受理,日均解答咨询8件,参与公益普法4次,“鉴定+”服务延伸多场景,公信力与认可度持续提高。优化流程,推行关键材料容缺受理,设咨询专线与“快速通道”,提供预约、邮寄等服务,让群众少跑路。拓展场景,探索“鉴定+调解”“鉴定+理赔”等模式,借节点普法,试点辅助纠纷调解,助力多元解纷。强化素养,选派骨干外出学习,以专业服务维护公平正义,夯实司法辅助基础。
●河北省涞源县司法局为进一步扩大涞源县综治中心的知名度,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组织开展了以“一站式化解矛盾纠纷,综治中心在您身边”为主题的宣传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提升了涞源县综治中心在群众中的知名度,树立了“有矛盾,找综治”的思想观念,营造了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社会氛围。涞源县司法局将立足司法职能,以综治中心为平台,以化解矛盾纠纷为己任,从人民调解、行政复议、法律援助等多方面共同发力,解民忧,暖民心,为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
●河北省阜平县创新构建“三维培训+四维监管”执法新生态,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新标杆。一是打造三维执法培训体系。建立“线上+线下+实战”立体化培训模式,重点开展规范涉企行政检查、“扫码入企”数字监管、行政处罚法等专项培训。二是建立四维监管机制。创新构建“清单制+备案制”监管模式,推动41家执法单位完成年度涉企检查计划备案2548条并进行网上公示,实现检查事项清单化、标准化管理;同步落实提级报备制度,实行部门负责人+主管县长双报备,截止目前,共提级报备676次。实行“综合查一次”,2025年以来,阜平县开展24次跨部门联合抽查,通过与企业信用风险等级相结合,共抽查经营主体167户,形成“事前备案规范、事中检查减负、事后监管温情”的全链条执法服务新格局。三是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建立“方案引领+责任倒逼+社会监督”工作机制,通过与纪委联合开设专项投诉渠道,广泛收集市场主体意见建议,形成执法监督闭环管理。
●河北省高碑店市“府检联动”赋能“木兰婚调”共筑家庭和谐防线。8月6日,高碑店市人民检察院积极联动当地妇联、法院、司法局,共同举办“高碑店市妇联深化‘木兰婚调’工作推进会”,这场推进会成为多部门职能衔接的“枢纽站”:妇联发挥贴近群众的优势,当好矛盾纠纷的“第一发现人”;法院提供司法指引,明确调解工作的法律边界;司法局调配专业力量,强化调解队伍的业务支撑;检察院则立足法律监督职能,为整个工作体系注入法治保障。四方联动形成的合力,让“木兰婚调”品牌从单纯的调解服务,升级为集预防、干预、救助于一体的综合治理平台。
●河北省蠡县“扫码入企”软件正式应用。蠡县成立专项行动小组统筹推进软件工作,组织多场培训指导成员单位操作。通过“扫码入企”,执法人员入企检查需扫码,数据实时上传系统,实现执法全程留痕、公开透明,规范执法行为,打破信息壁垒,提升企业参与感,增强营商环境透明度与可预期性,保障企业合法权益,助力营造公平公正营商环境。
●河北省保定市满城区司法局开展未成年人模拟法庭活动。为进一步增强未成年人法治意识,提升自我保护能力,保定市满城区司法局深入育才社区,组织开展了未成年人模拟法庭活动,30余名未成年人参与其中,在“实践”中感受法律的庄严与温度。此次活动打破了传统法治宣传的单向输出模式,让孩子们在沉浸式体验中学习法律知识,增强了法治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下一步,满城区司法局将持续创新法治宣传形式,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筑牢法治屏障。
●河北省顺平县司法局着力构建以县法律援助中心为核心,以10个乡镇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为枢纽,以行政村设立服务联系点为基础的“一中心+10个工作站+242个联络点”三级服务网络。依托各乡镇“一站式法治服务平台”,县法援中心变“坐诊”为“出诊”,积极承接县级指挥中心“派单”任务,深入基层一线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在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妇联、残联、人社局等县直部门设立专门法律援助工作站,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立体化法律援助格局。今年以来,该中心共受理法律援助案件131件,提供法律咨询280余人次,挽回经济损失200余万元。
●河北唐县打造法律援助新模式,推动法援工作精准拓面。构建“县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乡镇工作站—村(居)联络点”三级网络,设立县直部门工作站及6类专项援助组织,形成立体化覆盖体系。与13个部门建立对接机制,联合法院、公安等制定刑事案件援助规定,与民政部门明确经济困难核查办法,构建权责清晰的联动格局。以“线上+线下”模式深化宣传,有效提升群众对法律援助的知晓度与申请能力。
●河北省涿州市司法局深化司法所建设,互看互学促提升。精心组织开展全市司法所“互看互学”交流活动,采取“实地观摩+业务交流+座谈研讨”的形式:一是实地考察各司法所规范化建设成效,重点查看制度规范、标识统一及办公环境优化等硬件建设情况;二是查阅卷宗档案、人民调解案例、社区矫正对象管理台账资料等;三是召开专题座谈会,围绕基层矛盾化解、社区矫正质效提升、普法依法治理等重点工作展开深入研讨。通过营造浓厚的“比学赶超”氛围,有效激发了各司法所找差距、补短板、促提升的内生动力。
●河北省保定市徐水区创新“送法律进快递”工作法。针对快递行业劳动争议频发现状,徐水区司法局创新推出“送法律进快递”工作法,搭建快递员权益保障平台。通过邀请专业律师开展普法讲座,聚焦劳动关系认定、劳动合同签订、社保缴纳、工伤赔偿等行业“痛点”,提供精准法律指导。整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援助法》《河北省法律援助条例》等资源,打造“法律锦囊”,实现法律服务“零距离”。建立“现场咨询+热线支持”联动机制,依托“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畅通法律援助申请渠道,让法律服务触手可及。活动覆盖全区14家快递企业,确保快递员维权有路、援助有门。
●河北省定兴县法治融屏让法律触“屏”可及。为进一步提升普法宣传的互动性、便捷性和覆盖面,定兴县打造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法治文化新阵地,定兴县司法局在宪法主题公园建成并投入使用了智慧法治融屏,让科技赋能法治新体验。法治融屏集多项实用功能于一身,内含机构职能、办事指南、普法课堂、法律法规、司法动态、智能法律咨询六大板块,为群众提供全方位法律服务。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