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田彦军:深化法治引领 践行为民宗旨 以良法善治护航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 | ||||
发布时间:2025/4/17 23:38:38 来源:保定市司法局 | 【字体:大 中 小】 ![]() |
|||
近年来,保定市民政局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决策部署,切实履行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以法治思维破解民政难题,以法治方式提升治理效能,为全市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法治保障。
一、强化政治引领,筑牢法治思想根基
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构建“党组领学、全员共学、实践促学”机制。一是突出党组示范作用。将习近平法治思想纳入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必学内容,组织《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等法律法规专题辅导讲座,推动领导班子带头学法、模范守法。二是健全全员学法体系。制定《保定市民政局干部学法计划》,将12部民政领域法律法规列为必修内容,全员学法不少于20学时。三是深化基层法治实践。结合“12·4”宪法宣传周、“中华慈善日”等节点,组织党员干部深入社区、乡村开展普法宣讲,推动法治精神融入群众生活。
二、健全制度体系,压实法治建设责任
以制度创新推动法治建设责任落实。一是完善责任链条。制定《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清单》,细化12类26项具体措施,形成“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抓推进、科室抓落实的工作格局。二是规范决策机制。将合法性审查和公平竞争审查作为重大决策前置程序,法律顾问全程参与政策制定、执法监督等环节。三是强化监督问效。建立法治建设与业务考核联动机制,将法治履职情况纳入干部年度考评。2024年办理人大建议、政协提案52件,群众满意率达100%。
三、聚焦兜底保障,提升法治惠民实效
坚持法治为民导向,推动民政服务精准化、规范化。一是织密社会救助“法治网”。依法落实《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建立“铁脚板+大数据”精准识别机制,2024年清退不符合条件对象1.4万人,新增保障1.2万人。二是构建养老服务“新标杆”。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完成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3500余户,为1.2万名老年人建立动态关爱台账,探访服务覆盖率100%。三是创新基层治理“法治样本”。开展流浪乞讨人员救助服务质量提升行动,依法为83名长期滞留人员落户安置;出台《保定市社区慈善基金设立运行指引(试行)》,探索慈善基金发展新生态,破解社区治理难题。
推动执法监管向规范化、效能化升级。一是完善执法标准。制定《保定市民政局行政执法事项清单》《保定市民政局行政处罚裁量权基准适用规则(试行)》,实现“一把尺子量到底”。二是创新监管模式。深化“双随机、一公开”机制,对社会组织、经营性公墓、养老机构施行跨部门联合检查执法。三是强化专项整治。聚焦“人情保”“殡仪馆乱收费”等群众关切问题,共解决各类问题145个,规范完善制度45项,推动执法从“治标”向“治本”转变。
五、深化普法创新,营造崇法善治氛围
构建多层次、立体化普法体系。一是打造“阵地普法”品牌。充分发挥婚姻登记机关、养老服务机构等窗口作用,设立“法治宣传角”,放置民法典等宣传手册。二是开展“精准普法”行动。针对老年人、困境儿童等群体,举办防范养老诈骗讲座、未成年人保护法宣讲等活动,提高自我防范意识。三是坚持“开放普法”体验。举办儿童服务“开放周”和“救助开放日”活动,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救助有关政策;通过保定民政微信公众号,扩宽民政政策和工作动态宣传渠道,不断营造崇法善治氛围。
奋进新征程,法治筑根基。未来,保定市民政局将锚定“法治民政”建设目标,加快推进殡葬、养老服务等民政领域服务标准化建设,打造街道(乡镇)“民政政策服务圈”,以更高水平法治护航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
|
||||
![]() ![]() |
||||
|